首页 > 常识 >

芥花油哪些人不能吃(多批次食用油检出致癌成分,过量食用有何危害?)

时间: 2024-10-30 10:36:36

一天吃完晚饭后,小李大伯转发了一条食用油内检测出致癌物质的文章,说食用油的物质能致癌。

为此一家人在群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说花生油好的也有说调和油更健康的。

家里人都说,每天都吃食用油,可得注意了,食品安全可不是个小事。

老百姓说民以食为天,食用油作为每天必须食用的食品,它的安全确实更令人关心。

那到底食用油里有没有致癌成分,是什么致癌成分?到底哪种油更健康,我们应该怎么挑选呢?

一、食用油里的致癌物质

1、苯并芘

苯并芘是一种有机化合物,颜色为黄色至棕色。

一般出现在工业中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废气,还有汽车尾气中。

这些有害物质可以溶于水,存留在空气和土壤中,最后进入人类的身体。

在食物在烹饪的过程中,油脂和蛋白质高温进行分解,分解成了可以组成苯并芘的小分子。

此类物质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如果长期吸入或者接触有患肺癌的可能。

2、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被称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是黄曲霉的代谢物。

它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逆的,尤其是对肝脏有极强的破坏作用,如果达到一定的剂量,就会引发肝癌。

黄曲霉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种地方,在湿热的环境中最容易找到它。

发霉的粮食、花生、大豆和玉米都会被其感染上,所以如果用质量不合格的粮食来榨油的话,其中也会富含大量的黄曲霉素。

而且黄曲霉素不溶于水却溶于油,一旦食用便会进入人的身体非常危险。

3、酸值

通俗点说酸值就是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在检验食用油的时候酸值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酸值越低,油的质量越好,如果是今年新下的大豆和玉米,其中酸值的含量是非常少的,人类食用以后也会更健康。

而不熟的或者是发霉发烂等不成熟的种子中酸值含量非常高。

一般看油的酸值度就可以知道油是否新鲜,间歇性的也可以推测出油原料的新鲜度。

在我国,根据市场供应食用油的标准,一级食用油酸值不能超过1毫克,二级食用油酸值不得超过4毫克。

二、如何避免买到“问题油”

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食用油,我们作为消费者在买油的时候应该怎样选择呢。

1、配料表要看好

根据国家标准,食用油的外包装上都写有油的名称,制作工艺,净含量和制作工厂信息。

并且营养成分表上都写有能量蛋白质等物质的占比,我们看这些可以清楚的知道这桶油是用什么制作的,花生还是大豆或者其他。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会印在瓶口或者盖子上,还有一些会注明储存的条件。

而且一定要印有食品安全的标志图案才可以上架,如果缺少其中之一,那就是三无油了,千万不要购买。

2、等级越高油越好

食用油也会分为不同的等级,一共分为一二三三个等级,其中一级油是最好的。

而制定出等级的标准则是油的味道,质地,原料档次和色泽度,口感好的油色泽都高的油一般原料的质量都很高,所以榨出的油品质也就越好。

3、少量多次购买

有些人认为,反正油也不是别的早晚都要吃,大桶的油又实惠又划算,以后也就方便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的。

油开封以后,就会接触到空气,经过温度的变化,加之与空气中的各种物质结合,会加速油的变质与氧化,就会产生致癌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4、色泽和透明度

正常情况下,食用油的颜色是淡黄色的,如果颜色是淡黄色或者更浅那说明这个油的纯度很高,几乎无杂质。

油中普遍会存在悬浮物,其实这是正常现象,但是我们在挑选的时候要选择悬浮物少的,杂质越少说明油的质量越好。

在冬天我们会发现一桶油变白了,有些人就会怀疑是不是坏了。

其实那是油脂在低温情况下产生的凝固现象,放在温暖的地方呆一会就会复原。

三、这几种油不要吃

1、反复使用的油

其实家家户户都会定期炸一些东西,那炸东西的油呢,大多数人会等沉淀之后把上面新鲜的油捞出来继续食用,其实这样是很不健康的。

我们可以炸一次两次,但千万不要一直用,油少了再往里加新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对苯并芘这种物质有所了解,这种致癌物质就是在高温油炸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尤其是反复炸过的油,苯并芘只会增多,我们应该少吃油炸食品,降低致癌风险。

2、出现异味果断扔掉

在夏天,开封很久的油容易有一种类似于“蛤蜊”的味道。

那是因为高温作用下油脂发生了分裂变化,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蛤蜊油,大量食用蛤蜊油会导致食物中毒,严重者危及生命。

蛤蜊油除了味道和新鲜食用油不一样,颜色也比正常油要深,所以我们要多注意。

四、怎么保存食用油

1、合理的容器

油多时可选用陶瓷缸,尽量减小容器的口径,减少其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油少时可选用不透光的深色的玻璃瓶。

油装满后,应该密封保存,使其与空气隔绝,来防止食用油氧化变质。

2、存放环境

储存的容器应放置在阴凉、避光、干燥、温度低的地方。

千万不要放在阳台,因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能让油脂的氧化速度加快,有害物质形成的也快。

所以,储油的容器应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避免高温。

3、分装

大瓶油尽量分装到小瓶或者限油壶中来使用,然后将大瓶油放在远离灶台的橱柜里,密封保存。

当油壶中的油要做到用完再添新油,因为老油掺新油的做法非常容易造成油脂的快速氧化酸败。

另外,也要注意经常清洗或及时更新油壶。

五、选油误区

1、只买一种油

油的脂肪酸可以分为三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不能摄入过多建议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

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两种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来源有限。

只有海鲜、坚果和个别植物油比较丰富,所以在购买的时候要看清成分表,仔细挑选。

2、把调和油当万能油

有些人认为调和油里有各种油,能满足人体的需求,理想的调和油,通过不同植物油之间的配比,使脂肪酸的组成更健康,买来当日常用油,没什么问题。

但还有一些,属于广味型调和油,主体还是大豆油之类的常见油,只额外添加一丢丢芝麻油或花生油来改善风味。

但是如果只吃这一种食用油的话,我们需要的营养是远远达不到的

3、盲目入手网红油

如今各大平台和主播都在强烈推荐椰子油,其实椰子油也是属于普通食用油的一种,有适合发挥自己长处的场景也有自己的缺陷。

比如椰子油适合高温烹饪的、有特殊香气、不过吃多了会发胖。

而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少,特级初榨的冒烟点较低,不适合煎炒烹炸。

所以我们还是要根据我们日常的需求理性看待。

还有一些我们生活中比较其他常见的油,其实也有各自的用法,简单地说花生油可以炒菜,别高温煎炸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适合炖煮和清蒸,不适合高温爆炒。而橄榄油一般会用来拌菜等。

六、吃什么油

1、菜籽油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芸苔油、香油、芥花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一种食用油。

菜籽油的胆固醇少,所以控制胆固醇摄入量的人可以放心食用,适合炒菜、煎炸、烧烤。

2、调和油

调和油,又称高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适合热炒、炖煮。

3、玉米油

玉米油是在玉米精炼油的基础上经过脱磷、脱酸、脱胶、脱色、脱臭和脱蜡精制而成的。

玉米油澄清透明,清香扑鼻,油烟点高,很适合快速烹炒和煎炸食物。

4、山茶油

山茶油取自山茶属山茶科油茶树的种籽。

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是市面上比较不常见的一种油,但是可以适当的吃一点,改善口味。

5、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

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6、大豆油

大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提取出来的一种油,通常我们称之为“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

一般在炸货店里用的很多,但是大豆油的保质期最长也只有一年,过期就不能再食用了。

7、橄榄油

橄榄油,属木本植物油,是由新鲜的油橄榄果实直接冷榨而成的,不经加热和化学处理,保留了天然营养成分。

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适合拌馅、凉拌。

8、葵花籽油

葵花子,又叫葵瓜子,是向日葵的果实。葵花子油颜色金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油。

它含有大量的亚油酸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和成长保护皮肤健康。

总结:

食用油的安全值得我们大家去关注,毕竟食用油每天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劣质的食用油,不仅仅会致癌还会诱发很多心脑血管类的疾病,还会刺激人的大脑,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挑选好食用油,其次再储存好,制作好,把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发挥到最大,伤害降低到最小。

再就是注意油的摄入,炒菜的时候不要认为油越多越好吃,大量的油摄入百害而无一利,再好的油也不能多吃,饮食清淡健康才能保证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