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院起诉的步骤如下:
确定管辖法院
根据纠纷的性质和金额,选择正确的基层、中级或高级人民法院。每个区、县都有设置基层法院,市还设置了中级人民法院,省有高级人民法院,国家还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管辖法院的方法包括查询法院网站或咨询专业律师。
查询被告的主体信息资料
起诉需有明确的被告,提供被告的主体信息资料。如果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查询其工商登记信息或组织机构代码;如果被告是自然人,应当提供身份证、驾驶证、结婚证等能证明被告主体身份的资料。若无法提供这些信息,至少需要提供被告的身份证号码。
准备起诉状和证据材料
起诉状需列明原告、被告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材料包括欠条、合同等原件及复印件。如果书写起诉状有困难,可以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递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
当事人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以对裁定不服并提起上诉。
缴纳诉讼费
立案后,原告需要按照法院的通知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诉讼费。诉讼费的金额根据案件类型和金额而定。逾期不缴费的,按撤诉处理。
等待法院通知
立案后,法院会给被告送达起诉状、举证通知,给原告送达举证通知和被告的答辩状。确定开庭日期后,法院会送达传票,原告应按照传票上的日期参加庭审。
参加庭审
按照传票上的日期和时间,原告应准时到法院参加庭审。庭审过程中,原告需要陈述事实、提供证据,并接受法官和对方当事人的询问。庭审结束后,法院会进行评议并作出判决。
执行判决
如果法院判决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应按照判决履行义务。如果被告不履行判决,原告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建议:
在起诉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起诉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网上立案或邮寄立案等便捷方式,以节省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