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要工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优点:用人单位在劳动行政部门的压力下可能会及时支付工资,解决问题的时间短,成本低。
缺点:如果涉及复杂的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问题,劳动行政部门可能无法解决,需要进一步进行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
申请劳动仲裁
优点: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可以解决工资及其他劳动争议,如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等。
缺点:程序较多,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
向法院提起诉讼
优点: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途径强制执行。
缺点:诉讼过程较长,耗时耗力。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
通过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手段维权
适用情况:用人单位有能力支付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且金额达到一定标准。
步骤: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并请求协助报案,或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协商
优点: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保持双方关系。
缺点:如果协商不成,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法律手段。
建议:在协商过程中,注意保存证据,如聊天记录、录音录像等,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还款方式和期限。
申请调解
优点: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和工会代表组成,可以较为公正地解决问题。
缺点:调解结果可能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建议:如果所在单位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可以优先考虑申请调解。
拨打维权电话
可以拨打12333、12348、12351等电话,咨询并获得维权帮助。
申请法律援助
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可以向欠薪老板和单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建议
先协商,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智,通过录音等方式保存协商记录。
再投诉,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最后诉讼,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争取法律支持。
在整个过程中,务必收集并保存好所有相关证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