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既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着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红色文化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进一步挖掘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赋能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寓教于游、深度体验,发挥红色旅游育人功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实现浸润人心的效果。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内涵,强化价值引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红色旅游,要深入挖掘和研究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价值理念和时代价值,提炼升华其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并创新表达方式。通过情景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让红色文化与当代人的情感需求、价值追求相契合,让更多人在游玩中了解红色历史、感悟红色文化、汲取红色力量。比如,西柏坡纪念馆围绕赶考精神这一主题,活化历史场景、创新传播载体,设计全景式研学课程与互动展览,使游客在回溯历史场景的同时,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崇高品格。
活化红色文化资源,增强教育实效。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是生动的教科书。发挥红色旅游育人功能,既要坚守历史真实性,又要适应现代受众的接受习惯,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资源活化路径。要注重技术手段与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在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适当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加强交流互动,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比如,邯郸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通过数字技术重构革命历史场景,积极打造沉浸式展厅,全面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给游客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精神上的洗礼。
构建协同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发挥红色旅游育人功能,很关键的一点是建立多方联动的长效发展机制。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统筹革命旧址保护与区域发展规划,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完善市场运作机制,规范红色教育培训标准,构建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运营模式。激发社会参与活力,培育本土人才队伍,通过专业化培训提升文化讲解、服务保障水平。在保护历史原真性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教育实践、文化体验、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比如,乐亭县强化整体布局,将文旅视角从“游”扩展至“学”,充分整合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故居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形成门类清晰、衔接紧密的游学产品新体系,持续接待全国各地研学游团队,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实现了以游促教的效果。
(刘子元 作者单位:邯郸学院)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