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处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期,面对行业增速放缓和消费承压,处于周期底部的白酒板块正逆风而行。
白酒年报显示,除头部酒企茅台、五粮液等业绩“略增”外,相当部分品牌营收、归母净利都或多或少有所下降,全年业绩未能达到此前设定的增长目标。
4月28日晚,洋河股份(002304.SZ)也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洋河实现营收288.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73亿元。
作为投资者,面对新的调整期,更应关注以洋河为代表的、有着“终局思维”的头部酒企。
它们既能拥抱长期思维,坚定在“品质白酒基建”侧长期投入,又能顺应市场的变化,主动刀刃向内,积极调整发展节奏。

主动降速,筑牢底盘
虽然洋河有一定降速,但洋河的降速不是被动降速,而是主动降速,当一家企业主动按下“暂停键”,往往比持续扩张更需要勇气。与被动降速不同,主动降速往往是为了重塑和夯实企业增长底盘,寻求换挡增速之道,为未来蓄势。
聚焦产品和渠道,洋河就选择在主动降速中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增长底盘。
从产品视角看洋河,会看到一个遵循“慢即是快”的洋河。
一方面,延续过往“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战略,洋河近年来形成了全价格带布局的产品矩阵。
高端以梦之蓝手工班为引领,次高端以梦之蓝M6+、梦之蓝水晶版为主力,中端以天之蓝和海之蓝为基础,中低端则以洋河大曲和双沟大曲为代表,全价格分布和清晰的产品定位能适应消费分级趋势,抗风险能力更强。
另一方面,区别于其他酒企大单品战略,洋河则是通过发力百亿级大单品矩阵,引领产品结构升级,拉动整体销售增长。
以洋河目前体量最大的单品之一海之蓝为例,作为当前白酒行业唯一达到百亿体量的大众价格带单品,二十余年经历七次迭代,掀起“蓝色风暴”的海之蓝精准满足了大众消费的高性价比需求,具备扎实的消费者基础和高复购率优势。
今年3月,洋河正式推出第七代海之蓝,为这一“国民白酒”注入新时代的审美和品质表达。在延续经典梅瓶造型的基础上,引入全新的“探索蓝”色调,同时对基酒配比进行革命性调整,实现品质升级。东方证券此前估测,预计海之蓝长期有望保持6%左右的个位数增长,并极有实力冲击200亿元目标。
而打造如海之蓝此类百亿级大单品,对洋河来说,有双重利好:一是在存量市场继续挖掘增长,另一方面为其他产品提供市场势能,起到深度协同作用。
以渠道视角看洋河,会看到一个“长期主义“的洋河。
当前,酒企普遍面临库存压力和酒品价格倒挂,“茅五洋”近年都纷纷发力渠道改革,着力构建厂商共同体生态,洋河也不例外。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洋河就主动从过往深度分销转向厂商一体化模式,多年以来,洋河也一直直面渠道挑战,自上而下保持渠道的动态改革。

业内人士表示,渠道建设是酒企的长期课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白酒消费整体承压,通过渠道推力获得动销增长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加,但一旦白酒消费周期向上反转,渠道端的改革优势就会再次体现,从这一点来说,洋河渠道改革也是典型的看长期。
主动降速背后,是洋河为了提质增效,一面积极把握产品结构升级机会,另一面则是通过重塑渠道体系,为经销商主动减压。
不止是洋河,随着头部酒企收入利润基数的增大,增速的缓慢降速也是正常的情况,包括茅台、五粮液、汾酒等相继调低2025年增长预期。
对所有白酒企业而言,一个“关注增长质量大于增长速度”的时代已经到来。
品质为基,蓄能未来
白酒市场动能正在发生转换,供需关系决定了中国白酒的结构性变化,中国白酒产能已由2016年高峰时期的1358.4万千升下降到2024年低谷期的414.5万千升,降幅超60%,从供小于求到供大于求,从曾经向规模要增长,到如今向消费者价值要增长,整个中国酒业已进入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时代。
为顺应变化,诸多酒企正在寻求高端化、年轻化、国际化转型,在这些纷繁的探索路径中,洋河看到的“终局思维”是——锚定高品质白酒,寻求高质增长。
开启白酒真品质革命的梦之蓝手工班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作为首个获得“中国酒业协会”授权、由第三方监管机构“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权威认证的中国高端年份白酒,梦之蓝手工班不仅率先开创中国白酒行业的“真年份”时代,确立中国高端白酒标杆地位,还彰显出中国品牌在高端白酒市场的持续创新力。
今年4月,梦之蓝手工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还入围由国际奥艺委员会(WOAC)和贸易发展与标准合作组织(ODCCN)共同发起的《全球好礼》中国区评选,成为中国白酒文化和世界对话交流的新媒介。
梦之蓝手工班的破圈和崛起并非是偶然,这背后是洋河对“真年份、真手工、真绵柔”的信仰,多年来对“品质白酒基建”的长期重仓。
好窖出好酒,洋河拥有7万口窖池和2020口明清老窖,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最大规模的白酒窖池群”;优质产能决定高品质,目前洋河拥有100万吨储酒能力,70万吨原酒储存,23万吨陶坛原酒,16万吨原酒产能,持续夯实在高端白酒赛道的“产能护城河”。
一切白酒品质的竞争归根到底人才的竞争,洋河培养出了行业领先的技术“梦之队”,在2025年在第九届全国品酒师大赛上,洋河股份不仅包揽冠、亚、季军,更在前十名中独占七席,前十五名中更是拿下11个席位,而这已是洋河在九届大赛中第七次问鼎冠军宝座。
品牌驱动 迎接拐点
在行业变化,放慢节奏,主动降速,是为了未来跑得更快飞得更高。
而在行业弱周期,也同样蕴藏着诸多新机会。
从行业来看,作为顺周期行业,自2024年9月以来,一系列增量财政、货币政策出台,在“提振内需”的政策东风下,展望2025,包括白酒在内的食品饮料行业有望迎来景气拐点。
在行业低增速下,酒企竞争将更为激烈,但却带来了行业新一轮洗牌和分化,那些具备品牌力和区域拓展能力的酒企将成为此轮竞争中的赢家。
在品牌力和区域拓展能力上,洋河具备一定的优势。

过去一年,无论足迹遍及全球各地的“梦之蓝手工班全球行活动”,掀起中国白酒的品酒浪潮;或是携手刘德华巡回演唱会,冠名文化节目《启航!大运河》、《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用洋河首届超级粉丝节积极拥抱年轻一代;抑或是以谷雨论坛、封藏大典传承与重构千年酒文化......洋河在品牌故事上的深耕,既无形传递了“绵柔品类”的独特价值,还持续通过丰富多元的文化共鸣,让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在区域拓展上,洋河一方面,深耕江苏+长三角大本营,另一方面则会持续推进全球化,聚焦高地市场份额,财报显示,2024年,洋河省内营收占比45.13%,省外营收占比54.87%。
进入2022年,全国化次高端酒企区域战略已偏向收缩,新出省布局难度增大,而对于已经进行了充分全国化的洋河而言,则将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塑造全国化壁垒和先发优势。换言之,一旦白酒消费趋势改善,洋河酒可以更迅速地抓住省外市场红利。
此外,洋河也是为数不多坚持高分红和高股息的酒企,是值得长期投资的标的。数据显示,洋河股份自2009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6次,累计分红金额达528.53亿元,分红率稳步提升,从2009年28.75%一路升至2024年的104.90%。
随着白酒行业迎来新旧周期转换拐点,以洋河为代表的头部酒企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中国白酒一定能走出逆境,迎来全新的未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