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质控是核心引擎和战略锚点
——访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爽

李爽(左四) 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从事护理工作35年,在护理管理领域深耕20年。
精准的疼痛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有温度的医疗处置等护理服务项已占据患者住院体验70%以上的接触时长,护士综合素养已成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载体。这在医疗价值向“以健康产出为导向”转型的当下,护士素养管理也从成本项演变为战略项——护士综合素养已成为医院发展的“生物酶”:既催化服务质量升级,又参与医院DNA重构。
所以,护士素养将成为医院变革的核心引擎,护理质量已成为医院发展的战略锚点,护理质量控制也从以下几个维度逐步放大:可驱动医院进化升级,已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转变,已成为医院品牌建设的代言人、检测医疗机构发展能级的游标卡尺。
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爽介绍,长春市中心医院在参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并合体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以来,护理质控已催化服务质量全面升级、已完成品牌DNA重构。
宏观:内外兼修,将护理质控常态跃升
对内,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吉林省医院评审办法》要求,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结合相关管理制度,持续修订、增补护理工作标准713个,实施7S管理模式和PDCA循环模式,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医院护理部制定的三级质控体系已贯穿全年,坚持每月不同时段对全院各个部门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全面运用护理管理工具汇总分析、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全面保证护理安全;
持续在全院范围内开展MDT护理查房、护理教学查房。依托多学科团队从不同专业视角出发,为患者制定更加系统、全面的个性化护理方案。
对外,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做为长春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单位和长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单位,主编《长春市护理工作指导用书》等下发至长春市各医疗机构,并开展全市各层级护理培训、督导调研等,加快推进全域护理专业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
组织录制互联网+护理服务《护理基本技能操作培训视频》39项,完成理论培训课件20项。坚持每季度上报国家数据平台护理敏感指标84项,ICU专项5项,配合国家卫健委做好数据监测和统计。
微观:庄严承诺,将护理质控常态落地
自2010年开始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以来,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门诊导诊服务即开始前移,15年来一直为患者提供陪检服务;住院部各护理单元针对专科特色,开展“一科一服务品牌”“一护一宣教课件”主题活动。
本年度医院以护士节为契机,开展“市医护理· 暖心助您”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月活动,筑牢“护理五心服务”服务理念,通过“五个一”具体暖心行动提升患者满意度。
护理“五心”服务要求,首接负责要热心、服务到位要暖心、操作处置要细心、观察病情要精心、宣教指导要耐心;“五个一”暖心行动包括一次全程指引、一声亲切问候、一个整洁病房、一次耐心解答、一份全面宣教的庄严承诺。
“五心服务”“五个一”暖心行动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挑战。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要求护理团队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精湛的技术投入到护理工作中,用心诠释南丁格尔精神,用爱守护患者的健康,共同书写优质护理服务的新篇章。
延伸:护理温度,去温暖更多的人们
“天使义工队”是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的前身,成立于2020年7月,是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的第608支分队。全院近七百名护理工作者都是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成员,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回馈社会,多次走进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学校、社区、地铁站等地,广泛传播健康知识、普及急救技能、护理卧床老人、指导功能锻炼等。
自2021年起,“情暖长春·红十字‘救’在身边”志愿活动已连续开展5年。护理志愿者利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在地铁站等公共场所设立红十字志愿服务站,普及医疗常识和急救技能。
医院设有伤口造口门诊和PICC门诊,并成立造口患者关爱群、PICC患者交流群、糖友俱乐部等组织,创新打造医生、护士与患者家属“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通过讲座、义诊、病友交流,广泛传播“大健康”理念,得到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护理战线的高度赞誉。
她,是护理战线上的“特种兵”
——记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武丽霞

武丽霞(左二) 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30年,是一位热爱护理事业、心系患者安危、勇挑重担的护理工作者。
急救车刺耳的鸣笛戛然而止于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急诊大厅的门口,监护仪的报警声就会在抢救室里接续响起。“肾上腺素1mg静推!”“心脏按压轮换!”“准备电除颤!” 急诊大厅“抢救中”的电子屏如果还在闪烁,这里的高强度作战模式也许才刚刚开始。
急诊科护士长武丽霞是我国第一批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证取得者,是长春护理战线上的“特种兵”。30年来,她已把自己“炼”成了急诊防线上的“老兵”。急诊科的护士姐妹都见惯了她左手调整呼吸机参数、右手已撕开深静脉穿刺包的战术动作,抢救车里的几十种急救药品器械更是早已刻进她的肌肉记忆里,拿取任何急救耗材都是条件反射般精准而快捷。
武丽霞带领的急诊科还有22名白衣战士,她们曾成功配合医生完成“德惠大火”“火车站群伤”“煤气罐爆炸”等多起大型突发事件的抢救工作,成为春城站在生死边缘守护生命的白衣军团。
这里强调“救命”而非“治病”
武丽霞所在的急诊科与其他科室护士的差异很大,急诊护士聚焦“黄金抢救时间”,强调“救命”而非“治病”,工作性质完全不同于病房护士的长期照护。护理技能也更侧重精通创伤护理等急救技术,而产科、儿科等专科护士则侧重特定领域。“我们科的护士必须强调决策自主性,分诊时更需具有精准的独立判断力,相比普通门诊护士拥有更高决策权。” 武丽霞早已习惯了自己护理战线的高压节奏。
据统计,在心肌梗死、严重外伤等常见场景中,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将直接决定患者存活率,这就要求置身于医疗急诊场域的急诊科护士不仅具备量子思维般的应变能力,还要在处置群体伤事件时具备检伤分类、资源调配、家属安抚等多重维度间无缝切换的综合素养。
急救室的护士是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们需要在高压、快节奏且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快速反应。“首先心理素质得过硬,有一定的抗压与情绪管理能力,在混乱、嘈杂的环境中要保持冷静,面对重症患者或死亡时不能被情绪干扰,还要具备同时处理多位患者、快速切换任务的能力。” 武丽霞还原护士急救场景,如车祸多发伤患者同时出现窒息和骨折,护士需优先开放气道,同步协调骨科会诊。面对家属情绪崩溃,护士需在安抚的同时确保救治不受干扰。
急救室护士的素养是技术、心理、伦理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患者生存率和医疗质量。这些能力需通过严格培训、临床经验积累及自我反思才能不断强化。
生命线上的无声硝烟久练成兵
在武丽霞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急救行动发生在三次大型突发事件后,当时武丽霞护士团队最大的挑战就是检伤分类,因为在群体事件中每一个患者都认为自己是最需要优先救治的,所以这就考验护士要在预检分诊时第一时间甄别出真正需要第一时间救治、危及生命的患者,同时还要安抚好病情相对平稳的患者。这些能力都是武丽霞护士团队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无数次的演练及真实的抢救中总结锻炼出来的,每一次能力的提升都有泪水和汗水相伴。
“个体紧急医疗救治是我们科常规多发工作内容,通常情况紧急但涉及的患者数量少,如心梗、猝死、刀伤、坠落伤等虽然只有一名患者,但我们会立即开启绿色通道紧急组建不少于3到4人的抢救小组,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这个过程中最难的工作是家属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家属无法接受亲人的突发状况,甚至会提出各种违背医学规律的要求,我们经常是在职责和谩骂中抢救患者。”武丽霞都已经习惯了,她认为护士这个职业就是以专业筑牢生命防线、用仁爱之心传递希望、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刻托起生命的尊严,其他的不重要。
急诊科还经常救治“酒精中毒”和“三无”患者,武丽霞对待这样的患者从不嫌弃,给患者清理呕吐物,陪同患者做检查,给患者买饭买水,负责联系家属或配合民政部门将患者送到“爱心病房”,让这些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这样的事情在武丽霞身上不胜枚举。
职业天平上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我是120调度中心,有一名意识丧失的患者正送往你们医院,请做好准备”。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双手承载的是患者的生命,时刻在与时间赛跑,武丽霞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护士组织抢救小组做好抢救准备。
一名男性患者由120送入急诊科,患者意识丧失,口唇颜面发绀,双侧瞳孔光反射消失,血压测不清,呼吸8次/分,心率44次/分,家属述其可能服药过量,具体药名、药量、时间不详。武丽霞带领急救小组立即开展抢救,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静脉双通路、给予抢救用药、胸外心脏按压、除颤,经过20分钟的抢救,患者恢复自主呼吸12次/分,恢复窦性心律66次/分。医生根据患者状态,果断下达洗胃医嘱,武丽霞在气管插管下将洗胃管顺利置入患者胃内,抢救小组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顺利完成洗胃操作,后将患者送入ICU继续救治。
值得欣慰的是,患者于次日上午意识转为清醒,在家属的要求下出院,几天后,患者家属打来了电话,说患者恢复的很好,对急诊科的医护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时间就是生命,行动创造奇迹。一次次心肺复苏的竭尽全力,一次次生命边缘的力挽狂澜,急诊科的护士时刻准备着吹起冲锋的号角,时刻在将生命的倒计时反转成患者的健康回归。因为在武丽霞的职业天平上,藏在护士站抽屉里的感谢信、挂在她办公室的锦旗,都镌刻着生命的重量。
老病号早已把她当做家人
——记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心内五科护士长毛艺潼

毛艺潼 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心内五科护士长,从事护理一线工作31年,2008年担任心内科护士长至今。
当护士在深夜病房发现病情变化,值班医生的脚步声已从走廊传来。这种交织着专业精神与人文关怀的默契场景,还原了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心内五科护士长毛艺潼31年的护理历程,构成了护理人守护生命最温暖的底色。
“患者生命相托,我们付出多少也不为过。”毛艺潼的“站位密码”与记者初见毛艺潼乐此不疲的工作热情正好契合。
从医生的“嘴”到护士的“腿”
毛艺潼是1994年开始当护士的,“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医、护角色明确分工的生动写照。“那时候护士只要听医生的指挥就是个‘好护士’,医生下好医嘱,我们去执行就行了。”毛艺潼对那个时代护士的职业分工记忆犹新。“那时候无论是生活水平还医疗水平都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患者更多的是以治疗疾病为中心,所以我们护士的工作更单纯一些。”毛艺潼就像在翻动压在箱底的老照片,眼睛里还在闪烁着年轻时的光。
从事了31年的护理工作,毛艺潼属于半辈子就干一件事儿的人,但她始终是与时俱进的。她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更为关注,既关注健康本身,也关注医疗服务。所以,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参与疾病的治疗,还囊括疾病预防、身体康复、心理疏导等“大护理”概念,护理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治疗护理,而是更广泛的综合健康管理。
病是怎么“没的”,又是怎么“来的”
毛艺潼所在的心内科,日常护理工作除了常规护理类项以外,更多的是在病房跟病人做健康教育及疾病管理,如指导患者药物服用、副作用讲解、疾病禁忌等。
“患者到我们这里治疗一次疾病、住一次院,如果好了,我们会告诉他病是怎么‘没的’,但更多的是还要告诉他病是怎么‘来的’。因为像心血管儿疾病、糖尿病基本都是行为习惯性疾病,也是终身需要不断治疗的,它不像外科疾病做了手术就好了,就不用再去干预它了。”毛艺潼针对科内这些老病号,总是苦口婆心地强调心血管儿病、糖尿病这些疾病都是需要终身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心内科的患者因为生活饮食、药物的作用,患者的预后甚至将来的生存质量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毛艺潼的护理工作执行医嘱只是是工作份额的1/3,其余的2/3都是在做综合健康管理、健康宣教、健康教育。因为毛艺潼认为,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是怎么“来的”比治疗本身可能更有意义和价值。
老病号说科里的人比儿女都“好用”
“我们科近十年来组建了2000多人的患者沟通随访群,所以‘空中护理’每天都在运行,出院的患者和家属经常和我们隔空交流。”毛艺潼在拉患者入群的时候就告诉他,虽然从这里出院了,但是您的健康情况、服药情况、复查情况和所有的症状,我们都会继续为您服务。无论是什么时间,我们都会有医生为您解答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发出健康复查、用药调整、疾病控制、突发情况等健康管理警示,只要在群里呼叫一下,我们所有的医生护士都会在群里第一时间响应,会尽自己所有能力帮他们解决问题。
“这个群太好了,比我们的儿女都‘好用’。”很多老患者从60多岁就开始跟随她们,现在已经有90多岁的了,30年的时间把科里的医生和护士都“熬”成了老朋友。患者走不动了或者是非常不方便,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第一时间指导他如何用药、如何就医,而毛艺潼的护理团队能做到。针对这些患者,毛艺潼都会给他们提供绿色通道,科室的人也都会给他们留床并整理好床单,他们就能直接到病区进行诊治——大概他们早已把毛艺潼的护理团队当成自己的家人了。
用32年完成“我也是药”的“修炼”
——记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艳会

李艳会(右一) 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在具体医疗护理实践中,我们始终相信,人性的温度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疗愈力量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准则时刻提醒我们,无论医疗还是护理都要有温度,因为我们坚信这种温度一定会双向奔赴、同频共振;因为一句‘谢谢你没有放弃我’的感动,就是护理人‘修炼’成‘我也是药’的真实印证及表达。”李艳会用32年完成了这个“修炼”。
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
2024年9月,一位没有家属的22岁女孩由院急诊科收入李艳会所在ICU。女孩因多处骨折、伤势严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李艳会迅速组织多学科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共同制定针对性、个性化护理方案,确保女孩得到最精准的护理。
在此期间,李艳会从家里带来米粥、鸡蛋、蛋白质粉等食物给女孩配置成流食以补充营养,还自费购买优质棉布以保护女孩骶尾部皮肤。那段时间,李艳会每天都会为女孩忙这忙那,几乎是要把女孩放在心尖上。
35天后,女孩终于醒了过来。当了解到自己的病情时,女孩一度心如死灰,表情呆滞、情绪低落,甚至绝食并拒绝配合治疗。李艳会又化身知心大姐,每天竭尽所能地多次安抚女孩情绪。
渐渐地,女孩的眼神中的绝望似乎有了光亮,她开始主动握住护士的手,甚至愿意主动配合检查。“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当女孩终于能清晰说话时,她对李艳会说出了第一句话。那一刻,李艳会更加确信,医生的责任是治愈疾病,护理人最大的责任就是要把自己最柔软的地方贴近患者的心灵。
科技与人文双重修炼
“我们努力让每一位患者都感受到,他们不是孤独的,我们不仅是他们的医护人员,也是他们在医疗场域中最亲近的人。”李艳会32年来一直在努力做好每一位患者“最亲近的人”。
现代化护理理念已经重塑了护士的职业使命,更重新定义了护士群体的职业责任。武汉方舱医院的经验显示,护士团队承担了80%的患者心理疏导工作,这就要求当代护理要将人文关怀与医学技术完美融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隔离病房里,“90后”年轻的护士们在防护服上画上卡通图案,这些稚嫩的涂鸦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更昭示着护理工作的本质——在技术外衣之下,护理人更要在心底跃动着人性的光芒。这种光芒,就是要让医疗行为升华为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感知。
南丁格尔精神永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李艳会择一事倾一生,32年对南丁格尔精神的躬身传承,收到了一面面锦旗、一封封书信,这就是她护理路上收获的最美勋章。
来源: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元忠 文/图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