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勐海发布】
玉坎恩
—— 指尖传承千年傣纸
匠心守护古法新声
时光与纸浆交融,千年技艺在指尖流转。在勐混镇曼召村,有这样一位匠人,她用17年光阴守护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让这份“会呼吸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她,就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传统手工造纸传承人——玉坎恩。

傣族传统手工造纸在傣语中也被称为“嘎拉纱”。2006年,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国目前能见到最为原始的造纸术之一。

玉坎恩自幼跟母亲学习手工造纸技艺,还师承省级手工造纸传承人岩坎和州级传承人岩罕囡,系统学习了古法造纸技艺,完整掌握捣浆、抄纸、晾晒等十余道核心工序。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传统手工造纸传承人 玉坎恩:这份技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捣浆要均匀,抄纸要稳,这样做出来的纸张才有灵魂。

作为勐海县勐混曼召傣族传统手工造纸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玉坎恩不仅坚守古法,更勇于创新。她沿用千年傣“浇纸法”,以构树皮为原料,制作出柔韧防蛀的傣纸。在保留《贝叶经》用纸古法特性的同时,开发出纸灯笼、纸艺画等系列文创产品。这些带着雨林气息的作品,多次亮相全国产品展示会及产品推荐活动,让“雨林中的活化石”走进现代生活。

玉坎恩始终肩负傣族传统技艺的传承使命,秉持"让每一张纸都承载生命温度,使千年智慧触手可及"的理念,自2011年合作社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村寨传习班培训,让更多的人认识傣纸、爱上傣纸,通过培养年轻学徒,让这门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徒 玉金开:学习造纸后,才发现老祖宗的手艺这么神奇。每一张纸都像是有生命,我现在就想好好学,把这份手艺传下去。

作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目前唯一生产傣纸的村寨,现如今,曼召村共有170户村民通过傣族传统手工造纸增收致富,年产值超千万元,这项传承800余年的非遗手艺,不仅成为村寨的金字招牌,更让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玉坎恩用坚守与创新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让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见证。这份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正如曼召村的构树,扎根土地,生生不息。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传统手工造纸传承人 玉坎恩:传承不是守旧,而是让老手艺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会一直守在这里,讲好傣纸故事,发扬好民族文化。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