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京东一日“三连投”机器人,具身智能生态战帷幕拉开

时间: 2025-07-22 09:47:00

文|高见pro

7月21日,京东宣布投资了三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众擎机器人、千寻智能和逐际动力。

一日宣布三投,可见京东在AI与机器人领域的高密度布局。"我们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聚焦供应链场景,持续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等方式来构建技术创新生态。"京东对此回应。

在这一动作的背后,是否暗含京东在技术、场景与资本协同的深层战略考量?同样引人注意的是,美团在7月份也接连出手投资了两家具身智能企业:它石智航、星海图。

京东、美团战火升纬,具身智能的生态战才刚开始。

京东“抢货”机器人

京东投资的众擎机器人、千寻智能、逐际动力覆盖了具身智能“大脑-本体-场景”全链条。

千寻智能专注于AI大脑,其自研的VLA模型能指挥机器人可完成办公室整理等跨场景任务。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产业老兵”组合,前珞石CTO韩峰涛、清华博导高阳等组成的核心团队兼具工程落地与学术前沿能力。

千寻智能融资历程

千寻智能成立于2024年,至今完成5轮融资。此次获6亿元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中网投、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华泰紫金、复星锐正等知名机构跟投,Prosperity7Ventures(P7)、顺为资本、华控基金、华发集团、千乘资本、靖亚资本、弘晖基金等老股东纷纷超额追加投资。

众擎机器人补强"本体"环节。公司创始人赵同阳来自小鹏机器人团队,产品线覆盖从双足到全人形的多样化形态,适配多元场景。其技术特色在于融合传统运控与强化学习,实现空翻、奔跑等高动态动作的毫米级精度控制。

众擎机器人融资历程

众擎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至今完成6轮融资。众擎机器人宣布近期完成两轮融资,其中Pre-A++轮由小鹏汽车作为基石出资人发起设立的星航资本投资。A1轮融资由京东领投,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投,以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旗下国晨基金、黄浦江资本等财投参投。中东资本、国香资本、弘晖基金、浔商创投、包河创投等老股东也积极参与了这两轮的增资。

逐际动力则承担"场景落地"重任,双足机器人TRON1已在巡检、配送等场景规模化应用。逐际动力创新性提出“Data Recipe”技术,利用视频数据训练机器人操作,无需真机样本,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其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将于下半年公开发售。

逐际动力融资历程

逐际动力成立于2022年,至今完成5轮融资。此轮融资为B轮,获京东战略领投。在既往轮次中,阿里、联想创投、明势创投、峰瑞资本、招商局创投、绿洲资本、蔚来资本等知名机构出现在投资人队伍中。

立足于京东视角,众擎机器人、千寻智能、逐际动力这三家企业形成技术闭环——千寻提供AI决策能力,众擎提供硬件载体,逐际推动场景验证,这种战略互补性为京东构建“算法-硬件-数据”三位一体的生态底座。

从“场景应用者”到“生态主导者”的升维

京东的布局远非财务投资,而是通过多重角色构建产业护城河。

京东内部成立了具身智能专项部门,由前商汤副总裁沈徽领衔,同步推出智能交互平台JoyInside。以类似于技术整合者的角色,京东为第三方机器人提供“大脑”,如情感陪伴对话系统。目前已接入众擎PM01等10余款头部机器人产品,并计划在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宣布更多合作。

京东的 3C渠道优势明显,作为硬件销售方,京东在今年618期间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17倍。

作为场景赋能者,京东将机器人应用在物流、零售、客服网络等场景下。比如逐际动力TRON1双足机器人已在京东配送体系试验,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量产后或替代高风险仓储作业;JoyInside为AI潮玩、教育机器人提供对话能力,在京东销售。

作为数据沉淀池,基于20年供应链数据积累,京东产业大模型在操作指令、环境感知等领域形成独特语料库,可反哺机器人训练。比如,在2025年的京东CVPR竞赛中,京东科技团队“JD-TFS”击败清华、地平线等团队,斩获机器人双臂操作仿真挑战赛冠军。

京东与美团“战火”升级

时至今日,具身智能赛道已成互联网巨头必争之地。

美团投资了它石智航、星海图、宇树科技、银河通用、自变量机器人、高仙机器人等机器人企业。蚂蚁集团也不甘示弱,投资了宇树科技、钛虎机器人、星海图等人形机器人公司。

但京东与其它企业的投资策略截然不同,和美团对比来看,京东走的是垂直深挖供应链场景,通过“投资+自研+渠道”三位一体,聚焦物流、零售等高价值场景,强调技术闭环与数据回流。

从某种程度上,美团则更偏向于走横向覆盖技术路线,通过被投企业覆盖“大脑+本体”全矩阵,并依托700万骑手网络验证配送机器人。

这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差异的。据专业人士分析,京东目标是通过JoyInside认证体系建立“买机器人上京东”的硬件生态,类似苹果MFi认证;美团则更多视机器人为本地生活降本工具,在未来替代骑手人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行业虽热但洗牌加剧。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融资额达109亿元。这一数据接近2024年全年2倍,但多数企业面临量产瓶颈。京东投资的众擎、逐际有了明确的量产时间表,即2025下半年—2026年,这或将推动行业从PPT演示转向真实交付。

具身智能领域的另一特点为成本下降临界点逼近。比如众擎双足教育版机器人售价降至3.85万元。逐际则有望推动终端价格小于10万元,进入商用普及区间。

另外,地缘技术竞争加码。众擎依托中东资本开拓阿联酋市场,千寻获沙特阿美追加投资。中国机器人企业借力资本出海,与特斯拉Optimus等展开全球竞逐。

结语

具身智能的生态战争才刚开始。京东此次“三连投”是其从电商平台向智能生态主导者转型的关键落子。

从短期看,通过JoyInside平台串联技术、产品、销售链条,2025年WAIC或成京东生态亮相关键节点。从长期来看,京东以供应链场景为试验场,推动具身智能从“单体能力突破”迈向“群体协作网络”,最终或将重构物流、零售、服务业的成本结构与人力依赖。

头部企业在具身智能上的竞争已超越流量争夺,进入“生产力工具定义者”的新战场。

这里没有补贴战,只有技术与生态协同的终极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