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国书香节搭建全球共读朋友圈

时间: 2025-08-21 09:43:00

8月19日,以“书香湾区·阅见世界·共享未来”为年度主题的2025南国书香节落下帷幕。从岭南走向全国,再到对话世界,南国书香节以书为媒搭建起全球共读朋友圈。

据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办公室统计,截至闭幕当日18时,为期5天的展会,主会场、分会场、云会场累计吸引读者超过5500万人次,共举办2335场读书文化活动(主会场348场、分会场1987场),国内外1500余家出版机构带来近50万种出版物及文创产品,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办展,湾区共读活动愈加深化。

和合之美远播世界

在主会场“阅·世界”展厅,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办公室与外文出版社集中展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英文版与前四卷多语种版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国际出版友人均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地球生命共同体”等价值理念,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治理智慧。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是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的重要支撑。中国出版集团深耕“一带一路”国家出版市场,在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和主题出版物输出上持续发力。

“集团依托新技术、新平台,在内容建设上持续发力,精心策划、全面推进出版走出去战略,重点抓好优秀主题出版物的海外宣介工作,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纪臣介绍,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代理海外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四卷受到国际读者广泛欢迎,引发热烈反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习近平扶贫故事》输出42个外语语种版权,目前已出版13种外文版。

曾翻译过30余部中国图书的埃及汉学家哈赛宁说:“从先秦诸子的和合思想到当下‘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中华文化和合之美通过书籍远播到世界各地。南国书香节正在加速构建全球共读朋友圈,它不仅能让外国图书走进中国读者的视野,也能帮助中国图书更好地走向世界,全球共读也是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

湾区共读持续走深

在主会场武侠馆,粤港澳三地共同发起的大湾区“共读金庸阅读者联盟”正式成立。记者了解到,本届南国书香节持续接待粤港澳读者及海外读者,除主会场设立香港馆、澳门馆外,在深圳分会场举办的粤港共读活动、珠海分会场举办的粤澳共读活动不断延伸南国书香节的场馆空间,粤港澳大湾区阅读交流融合趋势明显,大湾区共读持续让港澳民心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

主会场广东馆集中展销本土出版机构的新书、畅销书与精品好书;全省新华书店门店、新华“悦读空间”设立的分会场通过普惠服务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副主任谭君铁介绍,集团确定了“密切联系港澳,深耕东南亚及周边,拓展欧美及其他地区”的整体工作思路,积极拓展与周边国家文化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成立香港青少年中国历史学会,建立“粤港澳青少年中国历史文化交流基地”,开展“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校园行”活动超百场,掀起中华历史文化学习热潮。推出“大湾区合作出版计划”,推出《看见中国》《读懂中国》等中国历史文化题材图书,举办南国书香节澳门分会场,促进港澳同胞文化认同、人心回归。

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设在广州的联合书店、深圳的联合书店·本来艺文馆,以优质的阅读服务推进湾区共读。“粤港澳是地理坐标,大湾区是发展腹地。”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粤港澳大湾区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傅伟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出版从业者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吸收融合外来优秀文化,以全球共读的形式与世界优秀文明互鉴。

共读之中寻求共鸣

本届南国书香节吸引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文化机构参展,企鹅兰登书屋、麦克米伦出版集团、阿歇特出版集团等国际出版商汇聚,达成中外版权协议(含意向)102项。国际出版商协会秘书长何塞·博尔吉诺说:“译作引进、合作出版与跨国协作,历来是书展交流的核心议题,南国书香节已逐渐成为出版商拓展国际出版市场必赴的盛会。”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我国出版界积极响应并落实好“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大与沿线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力度,翻译了3000余种中国经典著作,与50多个国家的出版社共建选题库,推出1200余种合作图书,促成1.8万项版权贸易,这些数字背后是不同文明的碰撞、不同思想的交流,更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明观的生动诠释。

“国际出版商协会应该呼吁支持各国出版协会推行全民阅读,促进提升国民教育水平和知识素养。”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李朋义建议,国际出版商协会针对当前的大形势更加关注全球出版传媒产业的发展问题,认真研究如何指导、帮助各国出版界发展好出版产业,特别需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出版产业的发展问题;在大数据、互联网出版以及IP经济的大趋势下,认真研究如何保护出版业的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