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戏曲头盔:金翠辉映展风华

时间: 2025-08-14 09:28:00


梁翠云在安装头盔配件

梁翠云为头盔“贴金”

梁翠云在为戏曲头盔上漆

  晋剧戏台上,锣鼓声落,生旦净丑粉墨登场,各类头盔如繁花绽放,各生风华:帝王冠冕上的串珠随抬手动作轻轻漾开,似银河坠落冕旒间;武生一个旋子掠过台口,背后的靠旗与盔顶的红缨在光影里划出利落的弧线;公主款步而出,凤冠上点翠凤翅随着身段流转轻颤,尽显端庄与俏媚——在一方戏台上,这些缀满金箔与珠翠的物件,从来不只是装饰,它们是戏曲人物身份性格的外显,与唱腔、舞台动作协同共鸣,讲述着人间百态。2013年,戏曲头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麻纸为基筑匠心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梁翠云的家。一进门,打眼便能看到未完成的头盔摆在茶几上,雕刀、钳子等工具放在一旁,成捆的雉鸡翎挂在墙上……

  作为戏曲头盔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梁翠云40余年如一日,始终以匠心为本,为舞台上的帝王将相、文武百官、才子佳人量身定制头盔。

  “一顶好的头盔,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作为塑形基础,梁翠云对麻纸情有独钟,“它不仅有韧性还耐磨,做出来的头盔既轻便又能经得住演员舞台表演时的汗水侵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想寻觅到正宗的麻纸变得十分困难。但梁翠云没有放弃,每次遇到纯麻纸,都会大量囤货,只为确保每一顶头盔的用料讲究。

  从一张麻纸到一顶头盔,至少历经20道复杂工序,每一道都费时费力。“画图勾勒轮廓,哪处起棱,哪处凹陷,都要心里有数;掐丝在弯角处要圆润如满月,接头处得藏得严丝合缝;贴金箔时,一丝褶皱都不能有……”这些标准,梁翠云烂熟于心、娴熟于技,但她仍然坚持慢工出细活,每一步都不懈怠,“做好的头盔得经得住台下千百双眼睛地打量,也得配得上那些唱念做打的功夫。”

  她展示了几段视频,是谢涛、苗洁等戏曲名家的经典唱段,“她们戴的头盔是我做的,还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20世纪80年代末,省晋剧院去北京演出新编历史剧《桐叶封弟》,剧中20多个头盔都由她在1个多月内完成,受到了当时文化部的表扬,称赞道:“舞台上,未曾见过这样的改良。”

  彰显角色蕴巧思

  退休前,梁翠云是省晋剧院职工,专为戏曲演员制作头盔。那会儿她常守在后台,看演员们勾脸、勒头、扮装,把大家对头盔细碎的需求都记在心里。回到家,睡前在灯下对着半成品比画,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过纸笔勾勒改进图样,连梦里都在琢磨,“为武生做帅盔,内衬得更贴合头型,以减轻晃动;给旦角用的凤冠,要把串珠的间距调得更匀,转身时流苏摇曳才好看……”常年与演员打交道,她的制作技艺不仅有精巧手艺,还融入了对舞台表演的深刻理解,久而久之在剧团里攒下了好口碑,连外地的演员都特意寻来,请她定制合心意的头盔。

  “演员一场戏唱一两个钟头,头盔紧了卡得慌,松了容易掉,得跟演员的头围相称得宜,这叫‘吃头’,在此之上还需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梁翠云拿起一顶即将完工的紫金冠说,“这是为戏曲《小宴》中吕布这一角色定制的。在吕布戏貂蝉的场景中,吕布头戴华贵紫金冠,两侧雉翎需左右摆动、急速旋转,以表达对貂蝉心慌意乱、爱慕挑逗的心思。头盔上的翎子要有灵动飘逸的效果,还需能承受演员各种动作的摆弄。”

  在晋剧《打金枝》的舞台上,升平公主凤冠上珍珠与身段的配合,也是一大看点。“与驸马争执时,她猛地跺脚转身,珠串急促跳动,撞出细碎脆响,恰似她心头按捺不住的娇怒;待父皇温言劝慰,她垂首拭泪,珍珠又像断线的雨丝轻轻晃动,将眼底的委屈晕染得愈发真切。”为了衬托人物性格和情绪,梁翠云将珍珠作为突破口,她手工制作小弹簧,演员的头摆到一定幅度,缀在凤冠上的珍珠会产生相应的颤动。

  百年传承享盛誉

  在山西这片戏曲文化繁盛的土地上,众多戏曲名家、经典剧目流传久远。精湛的舞台道具制作技艺与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如梁翠云手中的技艺,伴随着晋剧的发展日益精进,在梁家已历经三代人的风雨春秋。

  梁翠云介绍,祖父八岁便外出学艺,给师傅端茶倒水时,因个头矮,还得踩个凳子才能够着。父亲天资聪慧又肯下苦功,成了多位晋剧名家专属的“御用师傅”。当年父亲去省晋剧院看戏,戏一散场,台上主演径直下台,先到父亲跟前为他倒水。

  梁翠云在三岁时就能为父亲“打下手”,帮着裁剪图样、粘贴边角,“传承这门技艺,更多源自一种情怀。不能让它在我手上失传。”得益于家庭的影响,梁翠云的外甥女也喜欢制作头盔,常常通过视频电话向姨妈请教制作技艺。

  梁翠云也面向社会招收学徒,提出了要喜欢、有悟性、有耐心三个要求,希望能找到真正热爱戏曲、热爱戏剧头盔制作的传承人。“这不是简单地做个帽子,是在给戏里的人物做‘魂’,得让几百年后的观众,还能从一顶头盔里,看出咱山西戏曲的精气神。”

  这项顶上技艺,曾在梁家三代人的掌心流转。未来,这门融入山西戏曲灵魂的技艺,也将在更多人手中继续绽放异彩。

  太原晚报 记者 胡引平

  本版摄影 郭苑甫

  记忆档案

  戏曲头盔是中国传统戏剧中重要的舞台道具之一,常见的样式有冠、盔、巾、帽四类,彰显着剧中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头盔制作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艺,包括剪样、制胚、拉花、沥粉、点翠、装配等数十道工序,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装饰。色彩绚丽的头盔不仅有助于演员表演,还能带领观众快速识别角色,进入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