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专家访谈 | 青春征途,怎样跑好自己这一棒?

时间: 2025-07-23 09:59:00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赛中,当代青年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一棒。广大青年应该怎样跑好自己这一棒?求是网记者围绕相关问题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吴庆进行了专访。  

  求是网记者: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走向未来。您认为当代青年应当怎样把握自己所处的时代?  

  吴庆教授:  

  首先,广大青年要充分认识自己同时代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时代塑造青年。时代影响着青年的发展,时代背景构成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今天,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当代中国青年充分享有着国家发展红利,已经成为“平视世界”的一代。另一方面,青年创造时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保守思想少,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这些青春特质使青年成为创造时代的先锋力量。因此,青年并不是只能被动地适应时代,而是可以主动地创造时代,正所谓“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其次,青年还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美好图景。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程同广大青年的成长期和奋斗期是高度重合的。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国家发展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青年人最具活力、最有闯劲,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这就要求广大青年踊跃投身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且充分认识到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理性对待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困难挑战。

  现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已经成为新时代青年最响亮的时代口号。“挺膺”的核心含义就是挺起胸膛,表现出勇敢担当的姿态,展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历史不断证明:青年只有顺应时代的大潮,把握时代的机会,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的美好青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青年跑好自己这一棒,正确的跑法就是挺膺担当。因此,青年要把“小我”的青春奋斗融入“大我”的时代洪流之中,找到国家发展同个人志趣的最佳结合点,与祖国同前行、共奋进。  

  求是网记者: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使得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愈发激烈、不确定性增多,很多青年面临着成长的阵痛,也有一些思想困惑。比如,一些高校毕业生面对现实和理想的落差选择“缓就业”、“慢就业”,一些青年面对“内卷”转向“躺平”、“佛系”,等等。请您谈谈,当代青年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择业观。  

  吴庆教授:  

  青年能否跑好自己的一棒,是能力的较量,更是意志的比拼。在丰裕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很多人缺乏过“紧日子”、“苦日子”的经历和思想准备,在面对现实压力、心理落差时容易产生焦虑内耗、消极逃避的心态,如何引导他们增强奋斗意志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同时也要看到,青年具有更为多样的价值选择、更加丰富的个性呈现,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理解青年、对待青年、帮助青年。  

  当前,最重要的是引导青年增强奋斗的信心。学校教育和现实社会的差异、传统的奋斗叙事和当代青年个人体验的错位、个体选择自由和社会期待的分歧以及被网络放大的“同龄代沟”等,都可能让青年产生对奋斗必有回报的怀疑情绪和心态。这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在学习、求职、工作和生活中,青年总会遇到一些挫折,碰上一些难题,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引导他们树立“长期主义”的奋斗观、理性平和的择业观,学会在“小步慢跑”中逐渐完善自己的目标、接近自己的目标。要让青年看到更多普通人成长成才的故事。当今时代是一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时代,职业高低贵贱的传统认知正在被打破,无论是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的“新农人”、“乡村CEO”,还是苦练技能的能工巧匠,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都能干出一番事业。还要向青年讲清楚“内卷”的问题不是奋斗本身的问题,不要让“躺平”成为青年逃避压力的唯一出口。  

  奋斗的本质不是自我消耗,择业的意义不在于标签光环。只有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择业观,青年才能在变革的浪潮中,既不被焦虑裹挟,也不被惰性困住,轻装上阵,跑好自己的一棒。  

  求是网记者:  

  青年发展关系国家未来,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请您谈谈应该如何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社会环境?  

  吴庆教授:  

  青年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落实好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不断创造青年友好型的社会环境,对青年特点给予特殊重视,对青年成长给予特殊关爱,对青年需求给予特殊保障。要完善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青年发展事业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关注、关爱青年的生动局面。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青年缺失良好精神品质的根本原因是全面发展不足。实现青年全面发展,需要推动青年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推动青年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中的多领域发展,推动不同青年群体的全覆盖发展,推动在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文化、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维护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社会保障等重要领域青年政策的全方位落实。要通过为青年发展创造全面优化的发展环境,努力克服青年主体意识增强后一些青年群体的迷茫感,减少应试教育模式中一些青年群体的功利心态,解决社会发展转型中青年群体的现实困境。  

  各级领导干部要倾注热忱做“青年友”。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离青年近些近些再近些,真正了解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真正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对青年服务实些实些再实些,解决他们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特别是在青年有思想困惑时帮助青年把准方向。只有把青年发展真正放在心中、落到实处,才能让青年更好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和信任,进而化为在青春跑道上挺膺担当、创造佳绩的强大动力。  

  (记者:张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