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昌市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市企一体推进强工业行动和产业赋能行动,推动“2+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协同发展,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效应持续凸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金川集团永昌铜业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智能铜电解项目生产现场(资料图)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链项目加速推进。金昌市聚焦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制定《关于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清单》和“黄金十条”政策措施,精心绘制产业链图谱,“一链一策”实施产业链年度行动计划。上半年,154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94.16%,投资完成率45.3%,高品质镍基新材料、钛业高端装备产业园、智慧矿山等项目加快建设,28万吨硫酸镍、5G+镍钴产业园等34个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在产业集群培育方面,金白兰武有色金属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已实施集群项目27个,完成投资30亿元。上半年,全市“2+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值1229亿元,同比增长25.3%,连续三年在全省链长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同时,金川集团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61亿元、营业收入2636亿元,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位列第235位,较上年提升65个位次;在中国500强中排名第60位,提升18个位次,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工人们正在分拣娃娃菜(资料图)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亮点纷呈。金昌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粮食播种面积约6.21万公顷,占省上下达任务的101%,并实施高标准农田智能化示范项目1600公顷。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坚持农牧复合、草畜一体、种养循环,大力实施菜草畜优势特色产业扩量、延链、提质、增效行动。其中,永昌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奖励政策项目实施县,水源镇获批2025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永昌胡萝卜、东湾绿萝卜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元生农牧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现代农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资料图)
第三产业总体平稳,消费文旅持续回暖。严格落实“一月一分析、一月一调度”制度,动态掌握35项指标,针对弱项指标制定针对性提升措施,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在促进消费方面,扎实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争取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项资金4552万元,带动消费超过3亿元。同时,实施服务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编制“白蓝黄”培育清单,新增入库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5家,使总数达到195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积极融入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和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创新推出精品旅游线路10条,举办各类文旅活动70多场次,“火星1号基地 ”未来空间科学项目被纳入甘肃省2025年文旅融合发展竞争性项目。上半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553万人次,旅游花费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和49%,文旅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记者:刘伟业